江蘇是河蟹養殖大省,河蟹養殖一直以單養為主,該模式水體綜合利用率較低,隨著全國河蟹養殖面積的不斷擴大,抗市場風險能力弱,養殖比較效益逐漸降低。傳統的蝦蟹混養是通過投放蝦苗或原塘留置種蝦自繁自育的方式開展的,但這兩種方式都存在著弊端。投放蝦苗成本高,運輸成活率低,原塘留置種蝦自繁自育模式又難以準確掌握蝦苗數量,產量和效益不易掌控,這二種養殖模式效益提升均不顯著。本技術是利用一定時間放養克氏原螯蝦抱仔蝦代替放養蝦苗的方式解決了上述存在問題的弊端,包括克氏原螯蝦苗種長途運輸等問題,實現了池塘養殖高效利用,且養殖風險大大降低,有效實現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目前本技術在江蘇推廣示范面積50萬畝以上,其中興化推廣示范面積15萬畝以上,從目前生產情況看,今后一定時間內將在江蘇大規模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