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4日,中心承擔的三項江蘇省基礎研究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高碳水化合物日糧對翹嘴紅鲌應激分子機理的研究”、“太湖重金屬和有機氯污染物的‘背角無齒蚌觀察’體系研究”和“抗繆勒氏管激素在羅非魚性別分化以及性腺發(fā)育中的作用”在無錫通過了驗收。無錫市科技局受江蘇省科技廳委托組織召開了此次驗收會,驗收委員會由華東師范大學趙云龍教授、浙江大學楊衛(wèi)軍教授、南京農業(yè)大學劉文斌教授、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邊文冀研究員和蘇州大學凌去非副教授組成。中心副主任戈賢平研究員、科研處處長朱健研究員以及有關項目人員出席了驗收會。 “高碳水化合物日糧對翹嘴紅鲌應激分子機理的研究”克隆了翹嘴紅鲌熱應激蛋白HSC70基因,開展了高碳水化合物日糧對翹嘴紅鲌應激相關因子的研究,確定了有利于生長的日糧中碳水化合物的添加范圍。開展了高碳水化合物與高脂肪日糧對翹嘴紅鲌?zhí)谴x酶及基因表達的研究,為環(huán)保型飼料開發(fā)奠定了基礎。 “太湖重金屬和有機氯污染物的背角無齒蚌觀察體系研究”提出了富有創(chuàng)新性的“淡水貝類觀察”技術體系,掌握了目標污染物的“背角無齒蚌觀察”研究技術,初步探明了污染物對背角無齒蚌的毒理學機制,為建立全新的水環(huán)境污染監(jiān)測方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jù)。 “抗繆勒氏管激素在羅非魚性別分化以及性腺發(fā)育中的作用”獲得了4個羅非魚性別相關基因,為查找奧利亞羅非魚和尼羅羅非魚的差異,篩選決定奧尼魚雄性率高低的基因位點,制定高雄性率奧尼魚的親本挑選標準,為揭示奧尼魚高雄性率機制奠定了基礎。 專家們聽取了項目組的工作匯報,審閱了相關材料,認為三個項目提供的材料齊全,數(shù)據(jù)翔實可靠,均完成或超額完成考核指標,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