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水產遺傳育種研究室董在杰研究員團隊在兩種稻田鯉的肌肉品質和運動特性研究上取得新進展。
“稻魚共作”是稻漁綜合種養的典型模式,其中,尤以稻-鯉共生模式最為成熟。我國鯉養殖品種眾多,適宜稻田養殖的鯉品種選擇是稻-鯉共生模式的重要任務。從江田魚(CJ)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稻-魚-鴨”生態系統特有的一種鯉魚,性情溫順、不愛跳躍,但生長速度慢。福瑞鯉2號(FR)是以生長速度和成活率作為主要指標選育而成的國審水產新品種,近年來在云南、福建和貴州等多地進行稻田養殖,其長速快、產量高,但因活力強、喜跳躍、易逃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稻田收益。為此,團隊以這兩種稻田鯉為研究對象,通過肌肉營養成分、肌肉質地與結構以及肌細胞內活性氧(ROS)含量等肌肉特性分析,揭示這兩種稻田鯉在營養價值和運動性上的差異。研究結果表明,兩種鯉魚都是優質的蛋白質和脂肪來源,具有合理的氨基酸組成和豐富的有益脂肪酸含量;肌肉特性會影響魚類的運動能力。推測這兩個品種的雜交種可能成為稻漁共生系統的優良品種——因其既能提供更理想的營養組合,又可克服親本魚種的固有缺陷(CJ生長速度較慢,FR逃逸風險較高)。

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23YFD2400204)、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CARS-45-05)、貴州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項目(〔2023〕10)、貴州省農業科學院青年基金(〔2022〕25)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業務費(2023TD40)的支持。相關研究成果“Evaluation of muscle quality and movement related traits in two common carp strains under a rice–fish farming system”發表在《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期刊上,南京農業大學無錫漁業學院博士研究生龔雅婷為第一作者,董在杰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全文網址:https://doi.org/10.1007/s10499-025-01992-z
(水產遺傳育種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