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2003年從南京農業大學畢業后進入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工作,一直就職于教育培訓處,先后承擔實驗室管理、本科教學、國際培訓項目助理、國際培訓授課和翻譯等多個教育培訓任務。工作10年來,我愛崗敬業,甘于奉獻,一心撲在教育培訓工作上,以學生學員為友,以工作事業為伴,為中心國際培訓和國內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細心貼心 營造學員溫暖之家
10年來,我先后協助完成了國際培訓項目45個。作為項目助理,我總是堅持主動與學員進行溝通交流,“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及時做好服務工作。學員生病了,我主動全程陪同,幫他們掛號、買藥,堅持每天提醒他們按時用藥,安排廚房調整病人食譜;學員提出做禮拜、兌換貨幣等臨時要求時,我會竭盡全力地協調有關人員為他們提供便利和服務。學員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我國先進的漁業技術和管理經驗,還有當他們遇到困難煩擾時來自中國朋友的熱情相助。 2006年有一位來自巴基斯坦的學員得了肺炎住院治療,我不顧被傳染的危險,陪著他在病房足足“同居”了14天。在這14個日日夜夜中,我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為他買水果,訂飯菜,換熱水,備湯藥。由于他身子虛體力差,每次下床都需要我上前攙扶,常常半夜里我要起床為他倒水,夜里輸液的時候,還要替他守護。當他的巴基斯坦同胞來探望他時,見到我如此細心、貼心的照顧,欣慰地對我說:“很感謝你,有你照顧他,我們放心”。 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我對學員們的關心態度和真心服務贏得了他們的尊重和好評。曾有學員在結業的時候評價我說:“盡管你比我們大多數人都年輕,但你給予了我們父親一樣的關愛!”聽到這句話的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的辛苦努力和全心付出是值得的,也讓我明白了中心的國際培訓工作在世界上享有崇高聲譽的原因:我們不僅為他們傳播了中國先進的漁業技術,更重要的是,我們把中心培訓團隊傳承下來的人文精神播種在了他們心里。
愛心耐心 叩開學生成長之門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任何年齡段的孩子,不僅需要家人的情感,更需要教師的愛心來呵護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來引導他們在正確的道路上成長。 2005年5月,大三本科生要到蘇州常熟市水產苗種場進行20多天的生產實習,我主動向領導請纓要求帶隊進行生產實習。苗種場條件非常艱苦,一間10平方的瓦房里面要住宿8個人,夏季天氣又悶又熱,蚊蟲橫飛;白天的生產工作繁重不說,半夜還經常要起來拉網、洗刷孵化池濾網、魚苗打包等,學生中多有怨言。作為帶隊老師,我敞開心扉和學生交流人生志向和追求,啟發學生多提問,多思考,多向苗種場的技術工人請教;隔三岔五地為學生買些水果、食品改善伙食;組織學生在煤渣鋪成的院子里,在自制的籃框和簡易球門前鍛煉身體尋找歡樂……。在我的努力下,學生們的牢騷、抱怨少了,生產場地上的歡笑聲、談論聲多了。實習結束之際,漁場的負責人對我說:“這批孩子最懂事,最好學,將來肯定有出息。”聽到這樣的評價,我覺得很欣慰,因為我明白,除了黝黑的皮膚,我們又收獲了一批勤勞、踏實、有著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漁院學子。 “教育工作是愛的事業,只有真誠才能換來真誠,只有愛心才能啟發愛心。” 10年來,每當學生學習上有松懈,我會耐心加以教導;每當學生遇到困難,我總會熱心地伸出幫助之手;每當學生遭遇挫折,我會為他們分憂為他們鼓勁……唯有真誠的交流,心靈的溝通,教與學的默契,才能培養出優秀的漁業人才,這是我作為一名教師的職業追求,也正是這種追求指引著我無怨無悔耕耘奉獻。
熱心誠心 譜寫愛崗敬業之曲
近年來,中心的國際培訓事業蓬勃發展,對個人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我總是不斷提升對自己的工作要求,始終把高質量完成任務放在首位。每逢培訓項目執行期間,為了更好地服務好學員,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我常常主動放棄周末、“五一”、“十一”等假期休息時間,一心撲在學員和培訓工作中。 2011年,中心承擔的國際培訓項目數量出現較大增長,國際培訓和國內教學的任務十分繁重。一年內,我先后獨自擔任了5個培訓項目的助理。有時我既要同時負責兩個項目的管理,還要從事著國際國內教學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工作,為學生、學員的教學實驗工作的進行提供支持。白天,我要為培訓項目日常工作的開展而忙碌—上課、翻譯、準備實驗、解決學員困難、組織學員舉辦各類活動;晚上,我還要整理培訓相關的材料,經常熬夜到凌晨,有時實在犯困了,就站起來走幾步提提神,然后坐下來繼續工作。這樣高強度的連續工作讓我在半年里消瘦了許多。 記得有一次,我的妻子看我整天忙于工作,卻疏于對家庭的照顧,有些嗔怒地問我:“你這么賣力,難道單位給你發兩份工資了?”我沒有多說,只是輕輕地回答她:“這是我的責任。”是的,正是這份責任感,讓我愛上了這份辛苦卻又韻味無窮的教育培訓工作,時刻把做好工作當成自己前進的動力,當我面臨困擾時,能夠始終堅守工作至上的原則。 2012年,中心計劃選派我到水科院交流與合作處掛職,當時我正面臨著小孩擇校上學、母親患重病住院治療等困境。當中心領導就掛職一事找我談話征求意見的時候,我當即堅定的表示:一切服從組織決定。在掛職期間,我秉承著中心人謙虛謹慎的工作態度,克服了家庭和工作上的各種困難,出色、高效地完成了各項工作和任務,為全院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的順利開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獲得了院領導的好評。
信心決心 鑄就開拓創新之路
工作10年來,我不怕艱苦,任勞任怨,一直堅守在中心教育培訓工作第一線。領導的關懷和工作的歷練逐步培養了我開拓進取創新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2011年,中心決定教育培訓項目整體要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教育培訓管理規范化、科學化水平,并把這項工作作為中心績效管理中的創新項目向農業部申報實施。按照中心的決定和處里的安排,由我擔任“教育培訓項目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項目助理。當時不少同事對教育培訓項目通過認證審核心存疑慮,我頂住壓力,邊學邊干,按照認證工作要求,堅持在本職工作與認證工作兩不誤的情況下,加班準備體系質量要求的審核資料。先后完成了“質量體系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的編撰,制定了19個項目管理工作程序及69個質量體系記錄文件,保證了質量管理體系的內審與外審工作的順利進行,為ISO9001認證證書的取得奠定了基礎。為進一步加強中心的培訓項目基礎管理工作,提升教職員工質量意識、助推商務部“援外項目質量年活動”做出了積極貢獻。 多年來,我刻苦鉆研專業知識,注重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鍛煉,先后完成了27個國際培訓項目的申報和創新管理工作,成功申報了6個國際合作項目和教學改革創新項目,完成了相關國際培訓課程的翻譯或授課任務、FAO漁業研究和培訓參考中心申報材料的撰寫,并結合中心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實際情況,提出了搭建高層漁業國際交流合作平臺的設想。同時,我還堅持專業學習,利用休息時間認真研讀文獻資料,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學術論文16篇。長期不懈的努力得到了中心及上級單位的認可,我先后被評為“中心先進個人”、“無錫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水科院文明職工”。 榮譽屬于過去,努力還看今朝。我將以此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繼續發揚中心團結奉獻、愛崗敬業的優良傳統,全心全意服務學生學員,為促進中心國內教育和國際培訓事業的發展,為“幸福中心、美麗漁院”建設目標的實現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