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流淌的湄公河宛如一條生命的紐帶,串聯起沿岸六國的自然與文化。這條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水系,以其獨特的地理與生態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其中最受關注的便是那擁有微笑嘴形的湄公江豚。這些被譽為“微笑天使”的精靈,不僅是湄公河流域的標志性生物,更是全球淡水豚類保護的焦點之一。
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加劇,特別是水域污染、非法捕撈、無序旅游等問題日益嚴重,湄公江豚的生存空間被不斷壓縮,種群數量急劇下降,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為落實“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的重要部署,深入貫徹落實我國周邊外交方針及“一帶一路”政策,綜合考慮國內需要及瀾湄國家需求,進一步提升湄公江豚等瀕危物種保護和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能力,在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的支持指導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淡水中心”)自2019年起組織實施“瀾滄江—湄公河水生生物保護及漁業合作項目”,基于國內長江江豚保護工作基礎組建了一支專業的科考團隊,于2019~2024年共計4次開展柬埔寨湄公江豚科學考察。
這不僅僅是單純的科研活動,更是對自然之美的追尋,對生命奧秘的探索,以及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思考和實踐。
科考團隊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重要種質資源評估與保護創新團隊的青年科研人員組成,其中不乏青年黨員,他們懷揣著對科學的熱愛與對自然的敬畏,欣然踏上了這條充滿未知與挑戰之旅。
今年出發前夕,團隊成員系統分解細分任務,全面預演工作安排,進一步明確了2024年度考察目標,不僅要摸清柬埔寨湄公江豚的種群現狀和致危因素,更要為制定系統有效的保護策略提供中國方案,為瀾湄流域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團隊青年們以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無論是在前期的籌備工作中,還是在實地考察中,都展現出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我們深知,科學詳盡的考察不僅關乎湄公江豚的生存和發展,更關乎人類自身的未來,因此,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