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湄公河是全球淡水生物多樣性最高的河流之一,魚類種類數遠多于我國的長江。近幾十年來,在氣候變化、水電等涉水工程開發、非法捕撈等影響下,湄公河生態環境壓力凸顯,水生生物資源衰退趨勢明顯,物種瀕危程度加劇,多樣性水平降低,保護形勢日益嚴峻。
為有效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中國積極與瀾湄各國開展全方位、多領域的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水生態保護合作,切實推動瀾湄流域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及瀕危物種保護工作。在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的支持指導下,2019年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淡水中心”)開始實施“瀾滄江—湄公河水生生物保護及漁業合作項目”。
項目調查團隊在湄公河柬埔寨段,多次開展魚類等水生生物調查,基本掌握了湄公河柬埔寨段和洞里薩湖魚類等水生生物組成、資源量及環境影響因素,相關成果為柬埔寨湄公河流域資源養護和物種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今年11月,調查團隊再一次開啟跨境之旅,重回柬埔寨湄公河畔與洞里薩湖,描繪湄公河生命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