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科研人員和特邀觀察員翟彬在長江靖江段共同開展長江江豚熱點區域考察過程中,發現一頭新生幼豚,隨后利用無人機在安全范圍內對其進行了跟蹤觀測。

觀測發現,該母豚帶有明顯的辨識標記,其右鰭末梢有一缺口,身體右后側有一突起的組織增生,這與翟彬持續跟蹤觀察的一頭長江江豚特征相符。翟彬于2024年9月1日在長江靖江段首次識別到該頭長江江豚,此后他一直跟蹤并記錄其在該水域的活動情況,并將該頭長江江豚命名為“馬洲2491”。

作為一名資深攝影師和長江江豚保護志愿者,翟彬近年來利用無人機記錄了長江靖江段長江江豚捕食、嬉戲、交配、妊娠、撫幼等眾多精彩畫面,讓更多的社會公眾了解長江江豚和長江大保護。截至目前,翟彬已使用無人機飛行觀測長江靖江段總里程超2萬公里。

淡水中心近年來持續關注長江下游長江江豚種群動態,除長期開展生態科學考察外,初步構建了覆蓋鄱陽湖及長江下游長江江豚重要棲息地的聲學監測網絡,不間斷跟蹤長江江豚活動特征和遷移規律。自長江大保護及長江十年禁漁深入推進以來,長江流域水域生態環境條件持續改善,長江江豚保護成效逐步顯現,長江江豚斑塊化分布的狀況得到緩解,分散分布的趨勢有效減弱。

近年來,江陰大橋至牧城公園水域的長江江豚群體數量穩定且呈增長趨勢,該水域已經成為長江下游長江江豚新的熱點活動區域。本次在長江靖江段發現新生幼豚,揭示了該水域長江江豚群體具有良好的增長潛力。
(以上長江江豚照片由翟彬提供)
(淮河流域漁業生態保護研究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