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由商務部主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承辦的“發展中國家增值漁產品開發與市場體系建設研修班”順利開班。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對外交流合作處處長倪錫林,淡水中心黨委委員、科研處處長朱健出席了開班儀式并致辭。開班式由淡水中心國際合作與教育處處長敬小軍主持。


朱健委員在致辭中說到,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水產品貿易和出口國,其中增值類漁產品占比成逐年上升趨勢。實踐表明,積極發展增值漁產品加工業不僅是調整漁業產業結構、構建現代漁業體系、促進漁業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現代漁業的重要保障,也是促進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提高漁業競爭力的支撐力量。希望通過此次培訓,中心與各學員國可以互學互鑒,共同探討兼顧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增值漁產品開發之策,為各國之間增值漁產品開發與市場領域的合作作出積極貢獻。
倪錫林處長表示,希望各位學員能夠學有所成、學有所用,進一步通過培訓更好地了解江蘇,了解江蘇農業,感受江蘇淳樸的鄉村文化、獨特的鄉村魅力和蓬勃的“三農”發展活力,并在更廣領域、更高層面上推介宣傳江蘇農業,讓更多海內外朋友關注江蘇農民、走進江蘇農村,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


菲律賓漁業與水生資源局捕撈處處長Maria Elsa A. Malna女士作為學員代表發言。
本次研修班將持續21天,共有來自肯尼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烏干達、泰國、毛里求斯7個國家的34名學員參加。

淡水中心生物技術研究室、漁業環境保護研究室、水生生物資源研究室等部門教師代表也應邀參加了活動。

又訊,“‘一帶一路’國家綠色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同期開班,無錫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趙衛調研員出席開班儀式并致辭。該培訓班將持續30天,共有來自莫桑比克、肯尼亞、菲律賓、南非、印尼、斯里蘭卡、烏干達、塞拉利昂、巴基斯坦、土耳其10個國家的33名學員報名參加。培訓班圍繞綠色、可持續、低碳等主題開展在線講座、云端考察、小組討論、國家報告等豐富的系列活動。
(國際合作與教育處 供稿)